吊桥效应
2021/10/27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他会误以为眼前出现的这个异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而对其产生感情。当我们产生一种心理或者身体感受时,总是会想着为什么,当有为什么之后我们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筛选,直到确定我们认为合理的那个假想为事实真相。
“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现场实验: 实验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学男生中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并不复杂,首先,让这些男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然后,根据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实验的特别之处在于,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分为三组,调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一是一个安静的公园;二是一座坚固而低矮石桥上;最后的地点是一座危险的吊桥。这位漂亮的女性在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完简短的调查之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实验或者跟她联系,则可以给她打电话。研究者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大学生们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谁会在实验后给漂亮的女助手打电话?
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编撰的故事千差万别,给女助手再打电话的人也是各不相同。实验结果最有趣的发现是: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危险的吊桥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给女调查者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所编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爱的色彩。
他们为自己的生理表现寻求一个合适的解释:一是因为美女的魅力让自己意乱情迷,二是因为吊桥的危险让自己心如撞鹿。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但又难以确认。在这样模糊的情境下,部分男生对自己的生理唤醒就会进行错误归因,即本来是危险的环境致使他们心跳过速,但他们却以为是美女的魅力所致。正因为如此,这些吊桥上的男生对美女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更多地拨通了美女的电话。
阿瑟·阿伦的研究给恋爱中的人一个启示,那就是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举个例子,当你玩密室逃脱时,在收到惊吓时,你的另一半前来保护你、安抚你,此时你感觉自己心跳加速,我们的感官、大脑有时候会欺骗自己,对情绪产生错误认识,将吊桥上产生的心跳加速,理解为对于对方的心动,所以伴侣之间可以通过一起看恐怖片,一起玩密室逃脱来增加感情。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我们想判断自己是不是通过吊桥效应而对对方产生的一种心动的感觉,就要避开这些场所,平凡日常中的点点滴滴才会更加真实。
其实吊桥效应在影视作品中应用非常多,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漂亮的女士深处危险之中,英俊的男士英雄救美,漂亮的女生因此心生爱恋,由此产生一系列爱恨情仇;青涩的男生想赢得心仪的女生喜欢,总是会选择约女生看一场恐怖电影;为了躲避危险男生带着女生狂奔,因此两人的情感得到一步一步的升华等。所有的场景都有一致之处,首先是相应的场景引发了人们的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然后其间的人们有意或无意中将对方当成导致这种反应的原因。
这就是心理学上关于爱情的一个经典效应——吊桥效应。
编辑:李梦珂 王新月
校对:黄宇嘉 何玲
审稿:李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