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内耗,与自己和解
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越是内耗,你心情越容易糟糕,情绪容量越低,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自我战斗式“内耗”正在毁掉一个人。拒绝内耗,就是从情绪漩涡里走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条鱼就应该自由地去游泳,而不必因为一只鸟自在飞翔而感到焦虑,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1.“什么是内耗?”
内耗是进入了一种慢性精神痛苦的状态,伴随的感受通常包括焦虑、疲惫、崩溃、麻痹、懒惰、忧虑重重。内耗是一种情绪,认知上的自我打压。自我怀疑是内耗的主要表现,比如我肯定不行,我能力太差了,我学历太低了,我口才不好,这个太难了我学不会,它以你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为食,逐步地侵蚀你。内耗像一种对自己发起的战争,在不断的自我斗争中,我们的活力与精力不断被消耗,从而出现负能量、负面状态。
2.“为什么进入大学后会产生空虚感,感觉自己很消极?”
在未进入大学之前,我们从其他途径了解过大学是怎么样的,对未知的大学生活充满着幻想和期待。因此许多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都是踌躇满志,但对比于高中,大学是完全崭新的环境,大学不像高中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是更加的自由和多元化,由于不知道如何去做抉择,迷茫下而纵容自己变得懒散放纵,觉得空虚,觉得没有意义。但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提供机会让你为自己做抉择决定自我发展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自己发展自己的爱好,规划自己的未来。如果你感觉迷茫空虚,现在是时候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了!
3.“因为性取向并非主流,所以会因为自己的取向问题忧虑和自我怀疑?”
现代大学生思想都很开明,性取向问题不是个私密的话题,是值得尊重的,并且按照社会契约来看,没有明确规定性取向这一问题。爱无关性别,了解自己是一个积极、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别人的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情况,即使与许多人的想法都不同,但这并不说明你是错误的,发现爱,接受爱,投入爱,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寻美好又有何错?任何时候,接纳自己,爱自己,了解自己对于个人的意义都是巨大的,非凡的!
4.“在这个车水马龙的时代里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停止内耗,与自己和解呢?”
《反内耗》这本书中写道:“内耗行为会不断消耗宝贵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无力做出改变。”内耗的人会频繁陷入焦虑和无意义感,感到明明自己已经很拼了,却总是达不到目标;而且无法停止对自己的苛待,自责时也很痛苦,却还是一出问题就条件反射怪自己;总是为无法改变的事烦心,明明知道已经过去了,可心中就是在意。当一个人减少内耗,不但能够降低他的精神痛苦,还能解放他的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和自控力等大部分心理资源,而能够真的用于他正在朝向的目标上。带着各种沉重的包袱上路,都要被压得喘不过气了,除非你愿意,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影响你。
5.“怎样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1)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情,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思考每一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选择最理性的结果。
(2)提升自信心,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身上所有存在的部分。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要学会接纳,优点让我们自信,缺点让我们发现不足,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提升。
(3)学会心情愉快,减少外界影响,过于在意外界和评价和看法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影响,高强度的情绪可以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甚至“能把自己琢磨到自闭”。
6. “与自己和解是否意味着躺平摆烂?”
“和自己和解”并不意味着“躺平”、失败、惩罚,更不是破罐破摔、向现实投降,“和解”这意味着,我们继续坚持原有的想法或者行动,是没有太多结果,或是对自己有害的。和自己“和解”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妥协与让步,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而“摆烂”却不同,摆烂的前提大多是尤可为,是“明知可为而不为”,很大程度是因为懒惰或感到困难而选择的逃避行为,而造成的结果是对我们有害无益的。和自己和解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更好的出发。
编辑:杨仁杰 李健 徐昌梅 吴茜
校对:张佳琪 赵馨雨 李梦珂
审核:李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