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心灵驿站 心理资源 趣味心理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蹇冪悊璧勬簮 > 文章内容
 
熬过艰难,破茧成蝶
2021/9/28

熬过艰难,破茧成蝶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个体,信心严重受损,感到抑郁,意志消沉,个人斗志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的努力和尝试,陷入绝望。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做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实验。                                                                      1967年,塞里格曼先是对狗进行了电击实验:实验分A/B两组,实验人员对A组施随机、无规律的电击,即A组的狗对接受电击这件事,无法控制、无法预测;而B组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权(如对狗进行有规律的电击或给狗设置逃脱的条件躲避电击)。之后,两组狗被放置于一个双分电击笼子中间,笼子的一边通电,另一边不通电,中间由一道低矮的障碍物隔开,只要跳过中间障碍物就可以免受电击。当研究者打开电闸时,有意思的情景出现了:A组(实验中无规律电击并无处可逃的狗)并不尝试跨过障碍物到安全的另一边去,而B组则会尝试跨过障碍物,躲避电击。                            

1975 年,塞里格曼对大学生进行了实验:他们把学生被试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这个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这群大学生被试开始进行另外一项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被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被试,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被试,即第二组和第三组大学生被试,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大学生被试,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被试,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这两个著名的实验表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经历了自身无法控制的不良事件后,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即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弃任何努力和尝试,陷入无助无力和被动,甚至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多次考试失败,成绩差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不行,不想再努力学习了;多次恋爱失败的男女会陷入自我怀疑,觉得都是自己不好,不够有吸引力,不讨人喜欢;多次工作上遇到挫折和不顺的人,会觉得自己工作能力不行,甚至不再想工作,选择家里蹲。

通过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和实验,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人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是多次负面力量的打击,也是个人控制感的丧失。
    了解一个人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可以原因切入进行相应改变。如可以细致梳理过往失败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自己和所经历的挫折,学会更客观合理的归因,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责任,什么是环境与他人的责任,不放弃自己,竭尽所能地改变自己,这是重新获得个人控制感以改善习得性无助的做法。        

失败一定不是完全由单一的个人或者环境造成的,正确合理的归因非常重要,它有利于一个人去做自己可以做的努力,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即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能区分这两者的区别。除了正确的归因,改变习得性无助还可以从小事做起,确立小目标,积极行动,在小事上累积成功的经验,同时学会欣赏和认可自己,进而建立和增强内在的信心。一件件小事上的成功有利于恢复一个人曾经被打击的信心,成功的体验可以冲刷失败的痛苦,带来自我效能感,增强个人控制感,进而由小成功变成大成功,形成成功的滚雪球效应,最终让一个人变得自信和充满内在的力量。

正如英文所言,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村上春树翻译为:“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无法避免,但是,是不是放弃,是不是破罐破摔,我们却可以选择。最后,愿你面对失败,依然坚持尝试、努力和不放弃

来源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作者:meiyayibu,部分内容有作删减和修改,侵删致歉。




Copyright ©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813-5505291 | Email:3243953781@qq.com| 地址:四川轻化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